首页

女王 sm网站

时间:2024-05-05 00:17:54 作者:“壮美广西——漓江画派二十年作品展”在京开幕 浏览量:99608

  中新网南宁5月2日电 (穆捷 林浩)5月2日,广西艺术学院介绍,“壮美广西——漓江画派二十年作品展”1日在北京市开幕。

图为画展开幕式现场。穆捷 摄

  此次活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广西艺术学院共同主办,广西美术家协会、广西漓江画派促进会、广西书画院承办。

  广西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广西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韦俊平在开幕式上介绍,在广西官方的重视和扶持、老中青三代画家的共同努力下,漓江画派已经成为广西重要的文化品牌之一,在美术创作、学术展览、人才队伍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漓江画派将继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掘民族文化元素,着力表现地域风情,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描绘新时代中国特别是广西全面发展的恢宏气象。

  中国美术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百成宣读了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的致辞,吴为山对漓江画派成立20年来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给予高度肯定。他表示,本次展览的作品既是漓江画派20年发展的积累和沉淀,也是漓江画派面向未来发展的新启程。

图为观众在观展。穆捷 摄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奕君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展览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的倾情之举。成立20年来,漓江画派创作出大批精品力作,在国内外累计举办近百场展览,涌现出大批优秀画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了广西力量。期待漓江画派与时代共振,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朝着大师辈出、杰作涌现的一流画派不断迈进。希望广西美术界和广西艺术学院借鉴吸收先进的艺术语言与笔墨形式,推动广西美术创作、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他表示,此次展览共展出漓江画派创作的优秀画作82件,入展作品聚焦广西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开放发展和乡村振兴,地域特色鲜明,民族风格浓郁,体现了“现代南方新田园诗画风”的审美特征,生动描绘了广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时代画卷。

图为壮美广西——漓江画派20年学术研讨会现场。穆捷 摄

  当天,“壮美广西——漓江画派20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30余名全国著名艺术家、文艺评论家参与了研讨。本次展览展期为5月1日至5月13日,展区位于中国美术馆1号厅、8号厅和9号厅。(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多地儿科门急诊高峰持续,已出现流感与支原体交叉感染

4月21日新疆男篮和广州男篮的比赛,阿不都沙拉木在和广州外援布朗篮下抢位时双双倒地。当时新疆队已经大比分领先,但双方还是爆发了冲突,裁判员在观看了录像后将黄荣奇夺权,阿不都沙拉木和布朗也都吃到了违体犯规。虽然新疆男篮主帅邱彪对于黄荣奇被夺权十分不满,但比赛的节奏和氛围又很快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两会受权发布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秘书处关于代表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

文章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全面启动问题线索处置工作,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涉及纪检监察干部的问题线索进行起底梳理,对涉及重点人重点事、纪检监察权力运行关键环节的一查到底,对线索反映具体、指向明确、核查条件成熟的立查立处,刀刃向内、自剜腐肉。

多米尼克总理斯凯里特将访华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走在气候行动最前线”。中国气象局总工程师宋善允对此表示,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频繁,覆盖面越来越广,2023年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联合国更是用“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然到来”来形容当下的地球气候变化,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体现出急迫性,需要大家从自身做起,参与气候行动,守护绿色家园。(董泽宇)

“数字技术”让百年长城文化遗迹“焕新生”

2月17日至20日,今年首次沙尘天气过程影响我国西北地区部分省份,强度达到强沙尘暴级别,为2010年以来出现时间最早的强沙尘暴。受大风、沙尘暴和降雪等天气叠加影响,甘肃、新疆等地部分地区遭受风雹、沙尘暴等灾害,造成7.7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100余万元。凌汛方面,黄河下游封冻河段于2月6日全线开通,开河日期较常年偏早8天。黄河干流累计开河171.4千米,剩余封冻总长度661千米,当前凌情平稳,未造成重大险情灾情。

《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在巴黎举办

马面裙出圈,折射“新中式”服饰的流行。近年来,新中式汉服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公园里,地铁里,大街上,常能见到身穿汉服的年轻人。不仅是马面裙这一个单品,曹县过去一年的汉服销售额超70亿元。社交平台上,有大批博主专门讲解汉服知识、传授传统妆容的上妆技法,这些人里既有汉服爱好者,也有历史或考古专业的相关人员。总之,汉服从原来的小众爱好逐渐破圈,为更广大的受众所了解和喜爱。新中式也好,国风也罢,其实都是温故知新,把曾经只存在于博物馆和专业机构的东西请出来,与现代人的需求相结合,让老祖宗曾经穿过的衣服找到新的生命力。更为可喜的是,虽然名为汉服,但人们并没有拘泥于这两个字,而是广纳百川,什么好看就穿什么,体现了古今贯通、兼容并包的文化自信。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