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美之家论谈

时间:2024-05-15 19:32:42 作者:武汉东湖:城市中遇见“诗与远方” 浏览量:12077

  中新网武汉5月14日电 题:武汉东湖:城市中遇见“诗与远方”

  作者 卢琪

  “很难想象在武汉城市中心有这样一片清雅之地,极大提升了人们生活的幸福感。”香港作家吴燕青14日游览东湖时称,这里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建设,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

  武汉有“百湖之市”之称,166个湖泊星罗棋布,镶嵌在城市中央的东湖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东湖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里,岸线蜿蜒曲折,环湖山峰绵延起伏,汇聚森林、湿地、花海等众多自然景观。

图为东湖听涛风景区一隅。(航拍图) 吴淘淘 摄

  傍晚时分,东湖绿道游人如织。游客或拍照打卡,或悠闲散步,看绿波荡漾、花木扶疏,在习习微风中享受城市“慢”生活。

  眼下,东湖绿道三期正加紧建设,沿线将打造11个各具特色的观湖平台。届时,东湖绿道全线“画圆”,这条世界级城市绿道将达到105公里。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在东湖行吟阁,讲解员讲述该处景点的来历,介绍景区中有行吟阁、离骚碑、屈原纪念馆等多处景点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多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拍照记录,登临楼阁,感受屈原的旷达之意。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观东湖行吟阁。 刘康 摄

  马来西亚《亚洲时报》记者江雪鸿说,从植被到湖水,都可以看出东湖的生态保护做得很好,既是动植物的家园,也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而行吟阁、周苍柏纪念馆等人文建筑增加了东湖的历史底蕴,让东湖有了更多故事。

  近年来,东湖风景区加快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一方面,开发楚风汉韵景观、红色旅游线路,旅游设施提档升级。另一方面,以四季赏花融合音乐、国风、艺术、展览等元素,举办多彩纷呈的文旅活动。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丰富了游客体验,“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让景区热度节节攀升。

  今年“五一”假期,东湖风景区单日接待游客量超55万人次,刷新纪录,5天累计接待外地游客超去年三倍。百度地图数据显示,“五一”首日,东湖在全国热门旅游景区中位列第七。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观周苍柏纪念馆。 刘康 摄

  如今,游览东湖,不仅能欣赏旖旎风光,还增加众多文化与科技的新奇体验。在楚天台,以AR换装“楚人衣冠”,沉浸式观看编钟乐舞,“穿越”时空;在东湖樱园,乘坐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鸟瞰东湖,空中赏樱;登上智能驾驶游船,观碧波万顷,看两岸青山……以科技提升实景体验,景区还开发“游东湖”等线上程序,让游览、停车、租车等变得智慧、便捷。

  今年春季,栽植万余株樱花的东湖樱园吸引无数海内外游客前来观赏。据携程发布的“2024赏花全攻略”,武汉东湖樱园门票预订量约占全国樱花主题景区门票总预订量的近三成。“相约春天赏樱花”成为武汉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漫步东湖,水光潋滟,山色如黛,城湖相融。“东湖是美丽中国的缩影。”阿联酋迪拜人传媒创始人毛一鸣说,随着武汉国际“朋友圈”的扩大,必将有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邂逅东湖,在城市中遇见“诗与远方”。(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日本总人口降至1.24亿 连续13年减少

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在上海拉开帷幕。位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进博会新闻中心为中外记者提供信息咨询、广播电视技术支持等全方位服务保障。同时,新闻中心二层还设置了多个文化展示展演区域。其中,“非遗客厅”每天开放不同的互动体验,包括夏氏外科疗法、榫卯技艺、苏绣、江南茶事等,吸引了不少中外记者体验,感受非遗魅力。

前两个月北京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3.9%

“竞技体育不能拔苗助长。”黄海宏坦言,既要给队员逐步成长的时间,也要合理倾注资源帮助她们少走弯路。2022年成为“20班”教练后,郑云龙体会到训练保障和训练方式的新变化,即便他才22岁,“我们练的时候场地没那么标准,滑雪器材也是比较老的材质,板底不如现在的光滑,毛毛的,滑起来一停一停的”。他站在“十四冬”赛场边上指挥选手,若不是新冠疫情推迟了比赛,他的舞台本应是赛道——当时他已经拿到“十四冬”的比赛资格,但赛事延期4年,最终他因伤在2021年退役。

横扫俄罗斯名将 王欣瑜首次跻身中网女单16强

可以看到,无人机灯光秀除了提供视觉上的震撼,还能传递中华传统文化,正逐渐成为新春活动的“新宠”。同时,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其作为一种依靠科技的表演形式,也与当下社会倡导的低碳环保理念吻合。

夏巴兹·谢里夫再次当选巴基斯坦总理

好消息还在传来。“Teduglutide最快有望于2024年上半年在国内获批上市,到时候,全国各地的SBS患者都将能够因此获益。”武田中国副总裁张敏向记者透露,这款“孤儿药”的上市安排已提上日程。

2023年中秋国庆假第五天 西安铁路局加开旅客列车80列

2012年到2023年,我国汽车零售额从约2.4万亿元增长至4.86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保持在10%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